我是21008G008
本人任教三年級,最近學生開始接觸到除法,
1、除法的第一節課,以乘法處理平均分配的問題,記得在兩年前教導學生處理分配物品的觀念時,是以加、減而後乘,再帶入除法算式的教學順序來引導學生,而今年康軒版本把加、減都刪去了。
在除法的第一節課,我還是以加、減來引導學生思考平均分配的概念,主要是想讓小孩了解解決問題的途徑可以是多種的是可以彈性運用的!
無奈的是,孩子們在這個過程已經蠢蠢欲動,看著這些”落落長”的算式,有人已經冒出”用直式算比較快”,我問他懂直式的意義嗎?孩子說不懂,我要他們別急、慢慢來,暫時落幕!
2、進入除法算式,說明說明了每個位置擺放數值的意義,看來似乎很懂的樣子;我就口頭評量、指著除號前面的位置問:「這兒要擺的是什麼呢?」心裡希望他們回答:「要被分配的東西!」結果有個小孩回答:「大的數!」 哇……再問得知,是家長教的,趕快布置另一個與孩子生活貼近的情境:
老師買一瓶汽水,要平均分給第一組很乖的5個小孩喝?請問該怎麼列出除法算式呢?
大部分小孩知道被除數要放被分配的數值,知道汽水是要被分的,而不是5個小孩將要被分配,與”大的數要擺前面”相衝突;
再舉一例,2個同學平分1杯汽水,小孩知道一人喝一半,請他們列出除法算式,(並未提及分數概念,有告知小孩以後會教)看來是OK的。
我相信,有一定比例的小孩是照著大的數放前面的方式來列出除法算式的,只是這位小孩說出來了,也好加在這位小孩說出來了,提醒自己不是自己認為不是問題的概念,未必對小孩就不是問題,要更有耐心的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